|
|
請點選各院士人名詳閱該院士個人資料
閱畢再點一次該院士上方色塊可將面板收合
TWAS 科學獎
1997 |
化學科學 |
胡紀如教授 |
jrhwu@mx.nthu.edu.tw |
胡紀如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館
300 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
Tel : +886 3 571-5131 #33412
Fax: +886 3 571-1082
|
簡歷:
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院長(2007–)暨化學講座教授(2008–),國立清華大學講座教授(2006–)。1954年出生,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理學士(1976,美國史丹福大學博士(1982),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副教授(1982–91),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9–),世界化學聯盟(IUPAC)會士(2000–),英國皇家化學學會院士(2005–),藥物化學回顧期刊地區編輯(2000–),南非開普頓大學客座教授(1997),法國路易士巴斯德大學客座教授(1998),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巡迴訪問教授(2000),德國「學術交流總署」巡迴訪問教授(2001),北京大學客座講座教授(2005)。
國際分子醫學期刊暨國際腫瘤學期刊「傑出成就獎」(2008),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 (2008),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2007–12),國家新創獎 (2007),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 (2007)),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特約研究員(二度,2001–07),第三世界科學院化學獎(1997),中華民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三度,1992–2001),世界十大傑出青年(1994),亞洲傑出青年化學家獎(1992–1993),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1993),美國士朗獎(1986–90),美國ICI史都藥物公司成就獎(1986),美國史丹福大學尼克獎(1982),日本明裕文化獎(1976),台灣大學富倫獎(1975),台灣大學書卷獎(三度,1973–75)。
>>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2002 |
化學科學 |
彭旭明教授 |
smpeng@ntu.edu.tw |
彭旭明教授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室
115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28號
Tel : +886 2 2789-9901
|
簡歷:
新竹是我出生、成長的地方。我的父親是一個醫生,長年在不太富裕的小鎮上開業,母親是典型的家庭主婦,克勤克儉地持家、照顧六個孩子,偶而還要幫忙父親小診所的雜務。身為老么的我,幸運地被三個哥哥、兩個姊姊照顧著。小學與中學的日子都十分順暢,並沒有因我的提早入學有任何不適的影響,爾後也如願以償地考進台大化學系,並於1970年畢業,取得學士學位。 服完一年的兵役,我像其他同學一樣遠渡重洋,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也順利地於1975年畢業,在美國西北大學執行了一年的博士後研究,旋即返台回母校任教,至今已三十三載。
在台大化學系的日子,我全然致力於教學與研究的工作,但基於回饋與服務的心境,我也貢獻了心力於行政工作,因此曾任中央研究院化學所代所長、台灣大學化學系主任、中國化學學會會誌總編、國科會月刊總編、台灣大學副校長及中國化學學會理事長。三十年前台灣的研究環境很不理想,亟需改進,有鑑於此,我決心提升及改善結晶學及合成化學的研究環境,與本系王瑜教授共同設立X-光單晶解析實驗室,成為台灣大學之主要儀器中心,此實驗室也是台灣的第一個如此類型的實驗室。這個實驗室不負眾望,在27年中,解出一萬多個結晶構造,在提升結晶學及結構化學上,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在我的研究領域裡,合成、結構分析鑑定及特殊無機錯合物之鍵結研究是我的研究重點,共發表了750篇研究論文。近年來,我也幸運而成功地合成了金屬串錯合物,它們奇特的結構開啟了分子金屬-金屬鍵結的新紀元,也會將金屬線在奈米科技上的應用推向新的發展。
1983到1984年,我得到德國宏博獎學金,至Max-Planck Institute的固態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工作,1991年我到日本的分子科學所進行研究工作約半年時間,獲益匪淺。最近,我也分別到University of Louis Pasteur(France), University of Zaragoza(Spain), Chuo University(Japan), Hokkaido University (Japan) 講學或研究,達成了學術交流的目的,充分體驗學術、文化的多元性。
>>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2006 |
工程科學 |
張俊彥教授 |
cyc@mail.nctu.edu.tw |
張俊彥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
電子與資訊研究中心
300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
Tel : +886 3 571-2121#59318
Fax: +886 3 572-1500
|
|
2007 |
工程科學 |
李世光教授 |
cklee@mems.iam.ntu.edu.tw |
李世光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應用力學所423室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Tel : +886 2 3366-5645
Fax: +886 2 3366-5654
|
簡歷:
李世光教授於1994年自美國IBM Almaden Research Center返回台灣大學任教,現為台大應用力學所、工程科學與海洋工程系特聘教授,歷任國科會工程技術發展處處長,同時自2007年起合聘為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其學經歷涵蓋產官學研。在研究方面,他推動整合跨校跨領域的研究團隊-「臺大奈米生醫微機電研究群(NTU Nano-BioMEMS group) 」,結合臺大、淡江、海洋等醫學、化學、電機、工程及應力等相關領域的數十位教授及百餘位研究生,積極從事跨科技之系統整合的研究工作,同時並建立研究團隊與我國高科技產業正面之互動關係。研發團隊始終秉持團隊的座右銘:「對台灣沒用的研究不作(Be Vital to Taiwan!),無學術價值之研究不作(Be Famous for i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在追求學術卓越之長程願景外,李教授也積極轉化學術成果為產業所利用,提昇我國全球競爭力之原動力,體現以科技為本強化社會關懷之核心價值。他的研究工作以自動化科技、光電系統、壓電系統、微機電與奈米系統(MEMS & NEMS)及生醫科技為主要載具,進行全面之系統研究及整合工作。在國際及臺灣均獲得多項殊榮,他於2001年獲得Institute of Physics (IoP) Fellow之榮譽、2006年獲得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ASME) Fellow之榮譽、他目前是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期刊、Nanobioscience期刊、Ope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期刊的編輯委員,更於2007年獲得TWAS工程科學獎。
>>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2008 |
農業科學 |
蕭介夫 教授 |
shawjf @isu.edu.tw |
蕭介夫校長
義守大學
高雄市84001大樹區學城路一段1號
Tel : +886 7 6577700
Fax: +886 7 6577051
|
簡歷:
蕭介夫博士是一位具有多樣才能、豐富創造力和生產力的頂尖科學家和學術行政領導者。於2008年11月蕭博士榮獲 TWAS Prize「發展中世界科學院」農業科學獎,此院讚揚蕭博士在應用生物技術將低價值農產品轉化為高價值生技產品與機能性食品,並且發現多種新功能基因可應用於改良農作物,包括抗病性與延長採後貯存時間等,對農業科學有重大貢獻。 1977年自美國阿肯色大學取得生化博士後返國,即投入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後擔任國立高雄師大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海洋大學生物科技所教授兼所長、中央研究院植物所所長,並於1985-1986應邀擔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客座教授。在2004年獲選為國立中興大學校長與講座教授於2007年連任。蕭校長致力於提升中興大學創造新局,在他的領導下中興大學獲得教育部「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計畫,成為台灣頂尖研究型綜合大學,尤其在農業生技領域聞名於國際。 蕭博士亦曾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傑出特約研究員獎、美國油脂化學會生物科技終身成就獎、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及美國UC DAVIS之史托爾傑出教授講座等榮譽。目前並擔任中科產學訓協會理事長,以及國際生物催化與生物技術學會首任副會長。在國際重要期刊發表約150篇論文、6項國際專刊及3項技轉並編輯4本國際行銷專書。
>>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2009 |
農業科學 |
楊惠郎 教授 |
hlyang@mail.ncku.edu.tw |
楊惠郎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
701臺南市大學路一號
Tel : +886 6 2757575 #65600
Fax: +886 6 2766505
|
簡歷:
楊惠郎教授出生於台灣臺南市,1951年畢業於臺南一中,1955年自台灣大學農化系畢業, 1972年於加州大學Davis campus取得博士學位,後赴哥倫比亞大學接受博士後研究,續擔任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於美國生技業工作八年後、1989年返國就職財團法人生技中心擔任分子生物組主任,並於1998年在中央研究院農生中心擔任研究員。2001就職成功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任所長,開始組合研究團隊進行暖水魚種生技醫藥的研究。成功研發出魚用口服疫苗關鍵平台技術,不但解決了國際石斑育苗病毒感染的產業問題,而且應用於石斑魚苗之生產,全面改變以經驗為主之傳統育苗方式,也是國際首次證明可在稚魚階段以免疫方式預防疾病的創新發明。楊惠郎教授曾陸續獲得教育部產學合作獎 (醫學生物技術 2003)、生策會國家新創獎:生物醫學項(2007)、成功大學李國鼎榮譽學者(2006)。在成大培育之水產生技醫藥團隊年青成員近年來也連續獲獎,如指導之學生獲得惠普(HP: Hewlett Parker)年青學者發明獎、指導之博碩學生及年青老師團隊獲得工業局生技創新發明應用競賽金牌獎(2008, 2009)及銅牌獎(2009)。歐洲水產年會(Symposium of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Aquaculture, 2008)最佳海報獎。楊惠郎教授在成功大學十年來由無到有,從水產養殖科技之新研究方向的選擇,到組合研究團隊、建立研究室、試驗場,順利進行石斑魚之生技醫藥研究。在學術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及產品開發上皆有成果,在國際水產養殖學術界、產業界也建立形象。研發成果亦受業界認同,並能逐件技轉、落實產業,解決我國石斑魚養殖產業之關鍵瓶頸及傳統產業之科技化。並能建立研究團隊傳承,朝向協助成功大學成為國際石斑魚生技醫藥研究及科技產業發展中心的目標。
>>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2009 |
工程科學 |
陳良基 教授 |
lgchen@cc.ee.ntu.edu.tw |
陳良基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2館344室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Tel : +886 2 3366-3700#344
Fax: +886 2 2391-2916
|
簡歷:
陳良基教授1979年畢業於成功大學電機系,1981年及1986年於成功大學電機所得到碩士及博士學位,為國內CAD領域第一位本土博士。為了解美國前瞻研究,他於1993年至1994年期間以訪問顧問的身份到美國 AT&T公司的貝爾實驗室參與前瞻影像電話研究。而為了解美國學術研究及教學,他於1997年,成為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的訪問學者。2000年籌備創設台大電子工程學研究所,目前該所擁有四十幾位教授,近七百名碩博士研究生,是國內外電子半導體領域研究重鎮之一。2004到2006年期間,他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工業研究所(ERSO)所長。2007年起,陳良基教授擔任晶片系統國家型科技計畫的共同主持人。陳良基教授現任台灣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及電資學院副院長,並於2009年獲頒教育部「國家講座」之殊榮。 陳教授的研究專長在於數位訊號處理系統IC設計以及數位視訊處理電路設計,在視訊IC的研究領域,陳教授在模組層次的移動估計(Motion Estimation)與離散餘弦轉換(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上,發表了許多高效能的演算法及架構,廣為之後的研究人員所參考,更在完整的視訊壓縮編解碼系統上,一路從JPEG、MPEG-2、MPEG-4、JPEG2000到最先進的H.264AVC及3D Video,都有領先世界的架構發表。這些卓越成果獲得國際的肯定,他於2001年榮膺國際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IEEE Fellow,也獲選為IEEE Circuits and Systems領域2001-2002年度的Distinguished Lecturer。陳教授所帶領的團隊亦以高度平行化的JPEG2000前瞻架構設計,成為臺灣在數位信號處理領域第一篇入選ISSCC會議發表的論文。
>>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2010 |
生物科學 |
鄭淑珍博士 |
mbscc@ccvax.sinica.edu.tw |
鄭淑珍 教授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
105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 128 號
Tel : +886 2 2789-9200
Fax: +886 2 2788-3296
|
簡歷:
鄭淑珍博士於 1977 年畢業於台大化學系(Department of Chemistr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於 1983 年取得美國杜克大學生化系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Duke University) 博士學位。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從事一年分子病毒的研究後,轉往加州理工學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從事核醣核酸剪接的研究。1988 年回國加入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繼續從事核糖核酸剪接的研究,以酵母菌為研究系統,探討剪接反應的分子機制,2003 年獲聘為特聘研究員,於2012年當選中研院院士。曾獲國科會傑出獎 (1994),有庠科技論文獎 (2003),侯金堆傑出榮譽獎 (2005),教育部學術獎 (2007),國科會尖端計畫 (1999-2004, 2005-2010),國科會學術攻頂計畫 (2009-2014),中央研究院深耕計畫 (2005-2009, 2010-2014) 等獎勵。
>>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2011 |
工程科學 |
林一平博士 |
liny@cs.nctu.edu.tw |
林一平 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副校長室
300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
Tel : +886 3 572-8368/ +886 3 573-1842
Fax: +886 3 573-4935
|
簡歷:
林一平教授於1990年獲得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加入 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Bellcore)擔任Research Scientist。1995年返國任教於交通大學,1997-1999年擔任資訊工程學系系主任,2004-2006年擔任交通大學研發長,2007-2011擔任資訊學院院長,2011迄今擔任副校長。林教授從事研究的過程秉持將數學理論落實於電信工程應用的信念,積極推動學術研究,與政府研發單位及業界的緊密合作,以期貢獻於電信產業。他的研究落實於行動管理、行動電話預付卡、號碼可攜、及行動計算。林教授曾獲下列國內外獎項,如: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 IET Fellow、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東元獎、潘文淵研究傑出獎、有庠科技講座、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IBM Faculty Award、IEEE Region 10 Academia-Industry Partnership Award、教育部學術獎及國家講座等。
>>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2011 |
數學科學 |
程舜仁博士 |
chengsj@math.sinica.edu.tw |
程舜仁教授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
台北市10617羅斯福路四段1號天文數學館6樓
Tel : +886 2 2787-1233
Fax: +886 2 2789-9931
|
簡歷:
程舜仁教授的專長是研究李超代數與表現理論。數學領域表現理論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較為具體與熟悉的數學物件來實現化一些抽象的結構。程教授的工作在向量場域的李超代數分類問題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他在此的貢獻引領了超保角代數分類問題的完成。另外,在與幾位國內外數學家合作的一系列論文中,制訂並且證明了超對偶性的概念,此將李代數與李超代數兩者的表現理論給予一道要漂亮的連結,亦將古典對稱理論與超對稱理論聯繫起來,此成果更受到國際肯定。
程舜仁教授係美國哈佛大學數學博士(1993),後赴德國普郎克高等研究院接受博士後研究(1993-1994),曾任教於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1994--2000),國立台灣大學數學系(2000-2006),2006年受聘中央研究院數學所研究員。並且曾經榮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1997、1999) ,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1999) 以及中央研究院深耕計畫(2007) ,花喇子模國際科學獎(2010),教育部學術獎(2011),發展中世界科學院TWAS獎(數學類)(2011)。
>>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2012 |
生物科學 |
江安世博士 |
aschiang@life.nthu.edu.tw |
江安世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 腦科學研究中心
30013台灣 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
Tel:+886 3 574-2760
Fax:+886 3 571-7237
|
簡歷:
江安世博士於 1983 年取得台大植物病蟲害系(Plant Pathology and Entom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碩士學位,1990 年取得美國羅格斯大學昆蟲系(Entomology, Rutgers University, New Jersey, U.S.A.) 博士學位。1992年回國於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任教,從事神經科學相關研究。於2001年前往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學習以果蠅為模式系統研究記憶的形成及行為控制的腦神經網路。於2007完成局部果蠅嗅覺神經網路圖譜的建構,此研究成果成為台灣首篇發表於【細胞】期刊的論文。於2008合聘為美國聖地牙哥Kavli Institute for Brain and Mind (KIBM)的國際教授。2010年完成約10%果蠅全腦神經網路圖譜,該研究受到美國【紐約時報】大篇幅報導,將此一全腦圖譜視為解開人類大腦神經網路的開端。2012年,藉著全腦神經網路圖譜,發現形成長期記憶所需新生成的蛋白質僅發生在腦中少數幾顆神經細胞,此突破性的發現成為台灣首位以長篇論文(full article)發表於【科學】期刊的科學家。曾獲國科會傑出獎 (2004, 2010),傑出然才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 (2007),中山學術獎 (2007),教育部學術獎 (2007),東元科技獎 (2008),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 (2008),中興大學蕙蓀講座 (2008),「50科學成就」國科會50週年慶 (2009),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傑出講座 (2012),發展中世界科學會TWAS 生物學類獎 (2012),國科會學術攻頂計畫 (2011-2016)。
>>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林淑端教授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
115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 128 號
Tel : +886 2 2789-9218
Fax: +886 2 2782-6085 |
簡歷:
林淑端博士於 1977 年畢業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Department of Bi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於 1987 年取得美國德州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所(Department of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University of Texas-Dallas) 博士學位。在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遺傳所(Department of Genetics, 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從事細菌遺傳學及基因調控研究。1990年回國加入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以大腸桿菌為模式系統探討訊息核醣核酸後轉錄調控的分子機制,尤其著重在深入探討並闡明多蛋白複合體調控訊息核醣核酸穩定度的功能,2008 年獲聘為特聘研究員。曾獲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第33屆, 1995),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1997),國科會傑出獎共四次 (1995-2002),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傑出校友獎(2007),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會員(2009),教育部學術獎 (第53屆, 2009),國科會尖端計畫(1998-2003, 2007-2012),2013 年獲TWAS生物科學獎。
>>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牟中原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
Tel: +886 2 33668205
|
|
張美惠教授
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部
100台北巿中山南路8號TEL:+886 2 23123456#71701 |
簡歷:
張美惠教授1974年畢業於台大醫學院醫學系,接受兒科住院醫師訓練後至內科接受成人消化學次專科訓練,之後任職於台大醫學院小兒科。接著赴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接受Marrin Ament教授之兒科消化學團隊及Tadataka Yamada之研究室的研究訓練。其後在台灣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兒科消化學訓練課程,後來被推選為世界小兒消化醫學會聯盟主席(2008-2012)。目前是台灣大學講座教授及台大醫院肝炎中心主任。
她致力於肝炎,肝癌致癌機轉,癌症預防,及兒童肝膽疾病的研究。提出人類第一個證據,證明疫苗可以防癌,並努力推廣防癌疫苗的觀念。她也提出人類第一個以及最長程的證據,闡明B肝預防注射可以有效預防慢性肝病,並探討B肝預防注射失敗者的原因及對策。她曾接受1SI論文引用經典獎,國際肝臟研究學會 Sheila Sherlock獎,亞洲小兒科醫師獎,教育部學術獎,教育部國家獎座,及TWAS獎等。
>>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鍾孫霖特聘講座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暨研究所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TEL:+886 2 33662933 |
簡歷: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合聘)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特聘講座教授學術專長:地球化學動力學、火成岩成因學。2008-2011:教育部第十二屆國家講座 (數學及自然科學組)、2011-2014:台大講座教授、2011-2016:國科會學術攻頂研究計畫主持人、2012:美國礦物學會 (Minera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會士
>>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張子文特聘研究員
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 115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TEL:+886 2 27871252 |
|
盧志遠博士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30078新竹市科學園區力行路16號
TEL:+886 3-5786688#76667 |
簡歷:
盧志遠博士於1972年自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即至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繼續進修,並分別於1974年及1977年取得物理碩士及博士學位並於1978年至1983年任教於國立交通大學。1983年,盧志遠博士再次赴美,並擔任北卡州立大學及北卡微電子中心教授。1984年,盧志遠博士受聘加入美國AT&T貝爾實驗室擔任研究員及計畫主持人。當時他即利用Dielectric isolate wafer(介電隔離晶圓)研發出600 volts的當代最高壓BCDMOS IC技術,在當時為業界最高伏的技術。1987年,盧博士在微電子界最重要的會議─國際電子元件大會(IEDM)中發表了DRAM中最詭譎的可靠性問題技術論文─Variable Hold (Retention) Time phenomenon in DRAM,舉世注目研究迄今。1989年,正值台灣產業轉型及經濟起飛年代,盧志遠博士受邀回台出任工研院電子所副所長,主持台灣最大科專計畫─「經濟部次微米計畫」。在他領軍下不但讓台灣具備了八吋晶圓產製能力,與全球高科技先進技術接軌,更奠定了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扮演重要關鍵角色的基石,盧博士獲得當時行政院長親頒「行政院傑出科學與技術人才獎」的最高榮譽。盧博士在國際科技期刊及重要學術會議已發表達400餘篇專業論文,個人更擁有逾150項國際專利。他本人曾於1995年獲頒國家發明獎。為肯定盧博士長期投身於科技創新及學術研究的傑出貢獻,國立交通大學特別頒授名譽博士的榮銜。同年,盧博士也獲得工研院院士榮耀,以及馬英九總統親頒國家最高榮譽科學研究獎項─總統科學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產業界翹楚。他目前也是國立台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周必泰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TEL:+886 2-333663894 |
簡歷:
曾煜棋教授自2011年起獲得國立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之榮譽,研究興趣包含移動計算、無線通信和物聯網。曾教授同時也是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院士並曾擔任IEEE Trans的編輯委員,在行動無線網路作出重大貢獻。
>>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曾煜棋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
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
TEL:+886 3 5712121#54700 |
簡歷:
1984 年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博士; 1985-1987 年任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博士後研究; 1987-1994 年任美國州立南卡羅來納大學化學暨生化系助理教授; 1994-2000 年任中正大學化學系教授(1997年任主任); 2001 年迄今任臺灣大學化學系教授; 2007-2010 年任臺灣大學化學系主任;2011 年迄今任臺灣大學新興物質與前瞻元件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迪里亞斯特科學獎
2006 |
醫學與健康科學 |
陳定信 教授 |
dschen@ha.mc.edu.tw |
陳定信教授
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
100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7號
Tel : +886 2 2397-0800 #7120
Fax: +886 2 2331-7624
|
|
TWAS區域性科學研究機構貢獻獎
2009 |
建立區域性科學研究機構貢獻獎 |
吳成文 教授 |
ken@ibms.sinica.edu.tw |
吳成文教授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
115台北市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Tel : +886 2 2652-3015
Fax: +886 2 2652-3075
|
簡歷:
吳成文教授在1984年當選中研院院士,現職為國立陽明大學特聘講座。他生於1938年,台灣台北市人。1964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1969年獲得美國俄亥俄州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學生化博士學位。此後於美國耶魯大學及美國康乃爾鑽研學術研究,1972年擔任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教授,1980年獲聘擔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醫學院講座教授。1983年開始負責中研院生醫所與分生所的海外人才延攬培育,1988年回國籌建中研院生醫所並擔任第一任所長,在此期間吳教授引進科學研究的評鑑制度,設立學術諮詢委員會,以及全國生物醫學研究的整合工作,並在台大、榮總、三軍總院設立三個臨床研究中心,同時,為了進行臨床試驗,也結合全國25家醫院設立了台灣癌症臨床研究所合作組織。1995年吳教授更創立了國家衛生研究院成為創院院長,任期間且建立十個研究組和四個研究中心成為現代化的院區,進行並支持國內醫學任務導向研究,促進生技技術發展,且成功地協助抑制了當時最為恐慌的腸病毒、登革熱、SARS等危險傳染病,獲得國際間一致的推崇。在他日以繼夜的努力下,大大提升了我國醫藥衛生研究水準及國人健康福祉。 吳院士為以生物物理的方式研究分生生物學的先驅,其主要領域為:基因轉錄分子機制、核酸與蛋白的相互作用、核蛋白的結構及功能、生物系統的快速反應、以及大分子的光譜學研究,在國際享負盛名。回國後主要的研究領域轉為肺癌基因體研究及癌幹細胞研究,以及基因調控與癌症、癌症轉移、病毒感染的分子生物學與流行病學研究等。吳院士獲得國外13個學術機構獎項和殊榮以及國內7所醫學院校榮譽講座教授。同時,他也經常參與各種學術活動,持續為各大醫學院校各項學術發展貢獻心力,並積極培養國內優秀的研究人才、推動國際學術合作交流。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TWAS年輕學者
2008 |
TWAS Regional Office for East &
South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TWAS-ROESEAP) |
林俊宏博士 |
chunhung@gate.sinica.edu.tw |
林俊宏 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
115台北市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Tel : +886 2 2789-0110
Fax: +886 2 2788-9759
|
|
2009 |
TWAS Regional Office for East &
South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TWAS-ROESEAP) |
馬徹 博士 |
cma@gate.sinica.edu.tw |
馬徹 副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
115台北市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Tel : +886 2 2787-1233
Fax: +886 2 2789-9931
|
簡歷:
馬博士於1992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化學系,於2000年取得美國賓州大學化學系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博士學位。在賓州大學期間,由Dr. Stanely J. Opella指導,進入膜蛋白結構研究的領域,並運用液態及固態蛋白質核磁共振光譜學 (Protein NMR spectroscopy),研究HIV-1病毒膜蛋白Vpu的結構。於2001至2004年,先後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及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從事博士後研究,並運用X光結晶學 (X-ray crystallography) 探討細菌抗藥性幫浦膜蛋白的結構。2004受翁啟惠院長延攬,回國加入中央研究院研究團隊,於基因體研究中心任職助研究員。 馬徹實驗室過去數年來持續著重於探討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及其與人類疾病之間的關聯。其中特別針對與傳染性疾病 (infectious diseases) 有關聯的膜蛋白做深入研究,包括:一、致力於細菌膜蛋白酵素轉醣. (transglycosylase) 結構與其機制的研究,針對其尋找前驅藥物以發展新型抗生素;二、瞭解流感病毒表面醣蛋白hemagglutinin (HA)上的醣類與其功能及病毒傳染力的關係,並以帶有單醣的HA作為分子疫苗,用以預防季節性流感、以及可能的禽流感或豬流感的大流行。
>>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2011 |
TWAS Regional Office for East &
South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TWAS-ROESEAP) |
林耿慧博士 |
khlin@phys.sinica.edu.tw |
林耿慧助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物理學研究所
115台北市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Tel : +886 2 2789-6763
|
|
張慈錦助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學研究所
台北市10617羅斯福路四段1號
Tel : +886 2 2366-5457
|
|
2013 |
TWAS Regional Office for East &
South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TWAS-ROESEAP) |
蔡政達博士 |
jdchai@phys.ntu.edu.tw |
蔡政達副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物理學系
台北市10617羅斯福路四段1號
Tel: +886 2 3366-5586
Fax: +886 2 2363-9984
|
簡歷:
蔡政達副教授出生於台灣花蓮,1997年6月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物理學系,2002年6月取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物理學碩士學位,2005年12月取得美國馬里蘭大學化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從事三年半的博士後研究。他於2009年8月回國後進入國立台灣大學物理學系任教,致力於研究能適用於奈米系統(約含100 ~ 1,000,000個電子)的新量子理論,並應用其於開發新能源材料,如太陽能電池及儲氫材料等。他是國際知名量子化學計算軟體Q-Chem之共同發展者,並在“Open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Dataset Papers in Science”,“Journal of Theoretical Chemistry”以及“Orectic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等國際期刊,擔任編輯委員。迄今,在已發表22篇國際期刊論文中,已被引用1,300多次,其中單篇最高被引用次數超過700次。他於2013年獲頒世界科學院TWAS青年學者,並曾獲國際理論化學物理協會EPSON年輕學者獎(2011),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年輕理論學者獎(2012),國立台灣大學學術研究生涯發展計畫(2013-2015)等獎勵。
>>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2014 |
TWAS Regional Office for East &
South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TWAS-ROESEAP) |
吳嫻博士 |
wuhsien@gmail.com |
吳嫻教授兼任所長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Tel: +886 2 3366-5586
Fax: +886 2 2363-9984
|
簡歷:
國立中央大學 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教授 (2014年8月至今)
國立中央大學 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所長 (2014年2月至今)
國立中央大學 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副教授 (2009年8月至2014年7月)
國立中央大學 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2005年2月至2009年7月)
美國賓州大學 神經學系暨認知神經科學研究中心 博士後研究員 (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
>>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陳韻如副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
台北市115南港區115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Tel: +886 2 27871275
|
簡歷:
B.S., Agricultural Chemistr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1996
Ph.D., Molecular and Structural Biochemistry,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2003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Molecular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 2004-2006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The Genomics Research Center, Academia Sinica, 2006-2007
Assistant Research Fellow, The Genomics Research Center, Academia Sinica, 2007-2014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The Genomics Research Center, Academia Sinica, 2014-present
>>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許育進副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經濟學研究所
台北市115南港區115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Tel: +886 2 27822791#322
|
簡歷: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Academia Sinica, Institute of Economics, November 2014 - present
Assistant Research Fellow, Academia Sinica, Institute of Economics,August 2012 -November 2014
Assistant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Missouri at Columbia, Department of Economics,September 2010-May 2012
>>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王涵青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
701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力行校區生科教學大樓 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
Tel: +886 6-2757575#58219
|
簡歷:
王涵青教授的研究興趣為蝦類疾病及蝦類免疫,她利用系統生物學策略突破經濟水產生物研究的學術資源限制,從生理代謝調控切入以尋找蝦類感病與抗病機制,對蝦類養殖的疾病控制有所貢獻。王教授目前在Asian Fisheries Society等數個國際組織擔任理事,為世界水產養殖及其研究貢獻一己之力。
>> 連結到個人網頁
TOP |
|
| |
|
|
|
|
|